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

首页 > 行业动态

“十三五”期间 常州老龄事业将实施八大重点工程

时间: 01-03  来源: 江苏老龄办
    12月12日下午,常州市老龄委召开全体会议,会议对《常州市“十三五”老龄事业发展规划》重点任务进行了解读,并下发责任分解方案。市老龄委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,并进行通报。
 
    常州市于今年7月下发了《常州市“十三五”老龄事业发展规划》。为实现“十三五”老龄事业发展预期目标,市老龄委对《规划》主要任务、重点工程和有关保障措施进行责任分解,明确了老年社会保障、老年健康保障、养老服务保障、老年家庭建设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、老龄产业发展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、老年社会参与、老年人权益保障、老龄科学研究十大任务,并将实施八大重点工程。内容包括:
 
    老年人健康监测管理工程。建立各类老年人健康信息指标;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,实现老年人信息实时监测;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1次健康体检,并为老年人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,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%;对有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。
 
    医养深度融合工程。到2020年,全市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均要内设医疗机构。全市老年病医院、护理院、老年康复、护理型医疗机构的床位总数达3000张以上,建成1~2所三级老年康复专科医院。50%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有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场所;全市老年康复床位数达到1500张。
 
    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。依托养老机构为周边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、精神关爱、助餐、助浴和护理等服务;加快居家、社区、机构的养老服务一体化、网格化和制度化建设。开发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,形成“申报-审核-审批-服务-结算”闭环,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全程监管。到2020年,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,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全覆盖,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到80%、40%。
 
    智慧养老服务工程。开展智慧家庭健康养老应用示范,依托“12349”便民服务平台,推动虚拟养老院建设。支持养老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开展各类在线服务。
 
    适老化环境改造工程。制定适老住区建设标准、子女与老人共同居住亲情养老模式的支持政策,每年启动1个适老住区新建和1个旧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。重点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,推进城乡社区重点设施、重点部位的适老化改造。新建公共设施和涉老设施无障碍率达到100%。
 
    “邻里守护”志愿服务工程。鼓励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加入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,为居住在家,70周岁以上独居、80周岁以上空巢和子女无能力照顾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(子女身体、精神残疾等特殊、困难老年人)提供“安全守护”和“谈心交流”志愿结对服务。通过“时间储蓄”和“时间支取”的方式探索建立老年志愿者“时间银行”制度。
 
    老年人精神关爱工程。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经常性机制,重点对城市空巢家庭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开展心理疏导、精神慰藉等服务。推广“心灵茶吧”,到2020年,全市建成“心灵茶吧”100家。
 
    “乐龄工程”。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,到2020年,社区(村)老年协会建有率达到100%。